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北方客

北国骄郎金盏子 方正砚台红字起 客在他乡梦无痕 印章虽小思远人---北方雅正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转载】【原创】散文创作要领  

2015-02-11 21:56:41|  分类: 生活秀百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
散文的创作,相比诗歌、小说等更为自由舒展,但并不是说没有任何门道和路径可循。散文创作自有其规范要领,一般应在立意、构思等方面多动脑筋,讲究布局和文采。

一、善于立意

能够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优秀散文,必然蕴藏着深刻而隽永的思想内涵。散文的思想内涵是否有深度、有新意,取决于作者是否善于立意。散文的立意,离不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、感受和理解。凭着对生活、对社会深厚的感情,凭着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索,我们的心灵会常常受到触动,或是思路豁然开朗,或是思想突然升华,或是感情更为纯洁,这就是通常所谓灵感。善于立意,就是要及时捕捉灵感,挖掘和开辟新鲜的主题和意蕴。我国古代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之所以能够经久传诵,无论借景抒情还是托物寓意,都讲究“立意高远”。如苏轼《前赤壁赋》通过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、“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”等景物描写,寄托了潇洒超脱之情和不为荣辱得失所累之志。特别是“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。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”这样的感怀,随物赋形、极尽姿态,营造出“物与我皆无尽”的深远意境,使我们在感受良辰美景的同时,领略到作者境界之崇高,以及文章立意的高妙。这里着重探讨散文通常立什么样的意、如何立意两个问题。

(一)立什么意

写人叙事的散文,着意刻画人物性格中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,用简笔勾勒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图景,而不要求具体描绘复杂、曲折的故事情节,不必全面地展现人物精神世界;写景状物的散文,以绘景咏物、抒情言志为主,通过对现实生活或自然景物的刻画描写,着重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真挚感情,达到以景传情、托物言志或借事明理的目的。论说类散文以阐发道理、议论是非、拓宽视野、深化思想为主要目的,内容多涉及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学、人生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,一般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生命力,能及时、迅速、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,如杂文等议论说理性散文,往往以幽默的笔调、辛辣的讽刺去揭露和否定现实社会中的消极现象、落后思想、错误行为。另外,散文还是科学知识的载体,特别是在科学小品、童话、寓言中,无不包含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或社会人生真理。

(二)如何立意

散文主要表现作者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感,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等,侧重于阐发作者的见解、主张,揭示生活哲理。议论说理性散文往往在篇首开宗明义,让读者把握全文的总纲;而记人叙事和写景状物散文的思想意蕴往往蕴藏于字里行间,需要读者从作品中的“我”和散文的线索入手,认真咀嚼、仔细品味。

散文立意,首先要富于联想和想象,敢于突破狭小的时空限制。如《荷塘月色》中以“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”一句,将作者和读者一下子由北京清华园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水乡,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之中。正是凭借着想象和联想,作者营造了贯通古今的情境氛围,使我们获得美妙的艺术享受。想象和联想还常常表现为引入神话传说,给单纯的、静态的景色蒙上浪漫神奇的色彩,同时使文章具有历史纵深感,内涵也更为丰富。如《长江三峡》中的巫山神女、大鱼驮屈原,《雨中登泰山》的洗头盆、虬在湾等,在引入神话传说时善于推陈出新,进而化腐朽为神奇。

其次要创设情境,把所绘之景设置于特定氛围,用带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画面全景更为突出。如《天山景物记》中的“迷人的夏季牧场”,落日、红光给群山、草原、蒙古包、牧群、牧女镀上了金碧辉煌的暖色光芒,表现出千里牧场的富丽堂皇和牧民的欢乐祥和。这里的落日、红光便是黄昏时的背景底色。《风景谈》中“桃林即景”选定花时已过却没有一个桃子的特定时段,景物本身平淡无奇、土气十足,但茶社中的青年却使风景值得留恋,这样便表现出人类的崇高精神填补自然的贫乏,突出内生活充实的人对风景的点染和主宰,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。

三是要善于对比映衬。散文作者在写景时,往往借助对比映衬的方法来曲尽其妙。如《绿》以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的太淡、杭州虎跑寺绿壁的太浓、西湖的波太明、秦淮河的水太暗来反衬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、明暗适度。又如《天山景物记》以水声衬幽静,以鸟鸣衬幽深,以火光衬幽暗,借以表现天山森林的树高林密,可谓异曲同工。

四是要了解中西散文的审美差异。纵观世界散文发展史,历史散文是诸如游记、小品、抒情散文的母体。中国历史散文强调博而全,通史、全史较多,浩繁,多为官修,常常是集体智慧的结晶,是一种“史官文化”;而西方历史散文,往往侧重于社会历史中某个方面,尤以战争史、远征记居多,多为私家著述,常常为单篇作品。就哲理、政论散文而言,中国散文从先秦到明、清,天地人文互相应照,文章气势雄阔浑成,且又变化曲折,文学性很强。西方的哲理、政论散文常倾向于探讨某一个具体问题,其文学性主要通过精巧严谨的文笔来传达。西方散文的中心思想靠“思”获得,即先明确对象,再多察精思,因此,文章含义较单一、明确。中国散文的“意”是靠“养”而获得的,即作者集才胆识力于一体,通过对外在道义的内化,然后厚积薄发,表现于文字,使文章气势激荡。

二、精于构思

文学艺术所要求的创造性,决定了每一次构思都是独一无二、不可重复的。每一个成功的散文作家,都曾为读者提供过完美的构思样本。如茅盾《风景谈》中的“石洞雨景”,用沉闷的雨天、寂寞的荒山、原始的石洞使促膝读书的一对男女的内生活得以展现,也使大自然顿然生色。可见,构思是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加工、提炼过程。精于构思,才能为散文的思想内容找到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,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。为此,构思要解决立意、选材、确定体裁、寻找线索、布局谋篇、创造意境等问题。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、寻找线索两个方面。

(一)确定具体的体裁

散文具体的体裁灵活多样,包括书信体、日记体、随笔、漫谈、游记、回忆录、读后感、序或跋等。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:内容决定形式,形式为内容服务。譬如在外想家的时候,向父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长情况,可以写成书信体;节假日游玩时遇到一些有所感动的人或事,可以写随笔、游记;你在上网浏览新闻的时候,觉得有一则消息能够引起人们的思索,可以写成日记或漫谈……总之,要根据表达的内容来确定具体的体裁形式。

(二)确立并把握线索

散文的材料尽管是很“散”的,但是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。优秀散文总要围绕一个主题、一条线索贯穿始终,把零散的材料统一起来,做到题旨鲜明,意蕴通达。构思时要确立并把握适宜的线索,将散乱的“珍珠”穿起来,使之成为光彩夺目的项链。“文无定法”,散文可确立并把握的线索有很多,但有一些线索是写作中常用的,例如感情线索、事物线索、人物线索、思绪线索、景物线索等。把握好线索,才能在行文时既泼墨如水,又惜字如金,能挥洒,能收合,不杂乱,不拖沓,天上人间,词不离宗。如《故都的秋》,由于郁达夫在文中追求的是清、静、悲凉的特定情调,所以不写暖色调的香山红叶,也不写游人如织的公园商场,而偏偏租人家一间破屋来住着,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,而且以为花的色彩是蓝色或白色最佳,紫黑色次之,淡红者最下。其余的景,也都以冷色调为主,将自然景物和作者的主观情绪融为一体,抒发了对“故都的秋”的思念与眷恋之情。可见,以感情线索进行构思,文章结构不受事物外在联系的制约,可以突破事件因果关系,跨越时空,驰骋想象,自由书写,挥洒自如。

三、巧于布局

散文要布局得好,常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。我们可以借鉴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。叶圣陶在《苏州园林》中写道,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“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,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,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,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。总之,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,决不容许有欠美、伤美的败笔。”散文的写作也要如此讲究材料的布局、配合、映衬、层次。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,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。叶圣陶还说:“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。”那么,散文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局部的布局,都要讲究艺术性。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,例如不少散文注意巧设“文眼”,并且首尾呼应,通体一贯,开头往往似谈家常,结尾则深化主题,画龙点睛,卒章显志。初学散文写作,不妨尝试以此方法来布局,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步。

散文作者总是对所写材料精心编排,努力做到“神”寓于“形”, “形”不离“神”,以求“形得而神自来焉”;记叙中也可以充满激情的抒怀,抒情中也可以发表精辟议论,议论时也可以融入作者的激情,从而将记叙、抒情、议论融为一体。如徐霞客的《游黄山记》以“万峰无不下伏”起句,描俯视之松,绘下盼之峰,眺山下之光,不仅再现了黄山顶峰的壮美奇观,而且洋溢着作者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喜悦,更寄寓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。周作人的《乌篷船》运用叙述、描写、抒情相融的手法,对最能代表绍兴水乡特色的乌篷船,刻画得有板有眼;先写篷,次写“明瓦”,续写槽、篱,最后由外而内写舱中,转而由赏船写到坐船,勾勒了一副古朴宁静的水乡风景画,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。

四、须讲究文采

要强化运用语言的技能,还必须了解散文语言的特点。散文语言朴素、单纯、简练、平淡,但比诗歌更明快、更清晰,比小说更简洁、更轻柔,比戏剧更儒雅、更疏淡。秦牧说:“一座大山上有一小堆的乱石,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。但如果一个小小园林中有一堆乱石,却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。一部长篇小说,只要整体精彩,个别片段稍微沉闷,正像一株大树有些枯枝,并无损于亭亭如盖的大树的雄姿。但是一篇散文,‘败笔’之处就显得十分现眼了。”可见,散文语言应当句句是精品,段段是经典。如果语言别别扭扭,结结巴巴,就像米饭里面夹着许多沙子,将会令人食欲大减。因此,散文语言应十分讲究疏与密、虚与实、繁与简、浓与淡的协调,在平易流畅的基础上追求文采。

散文语言要文气通达,既要一气呵成,又富有节奏感,读起来不仅单个句子要通顺,而且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也没有阻塞,给人一种或清新或隽永、或华美或古朴的韵味美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本文摘自省级优秀教材《大学语文》,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月第一版)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6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